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浙江赛丽美术馆
画展题字:王赞
学术主持:田源、彭小冲、韩璐、刘海勇
展览策划:金大伟
展览统筹:钱豫强
1907年5月,年近不惑的晚清翰林蔡元培先生,伴着几十个不眠之夜的火车声,辗转到达德国。学习德语基础后,进入莱比锡大学哲学系深造。我们认真翻阅蔡元培先生留学五年的修习课程后,不难寻绎一条似隐实显的学术之路:蔡元培先生的学习兴趣由最初的哲学、心理学渐渐变为美学和艺术史学。这位近代学术泰斗在“五四运动”前夕,大力提倡“文化运动中不要忘记美术”,又在《新青年》上发表《以美育代宗教》一文,宣传自己的主张。中国美术学院这一与蔡元培先生密不可分的艺术院校在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历史中具有特殊的影响和地位。没有一个艺术院校会像中国美术学院一样既如此崇尚传统的文脉,同时又如此敏感于现代之锐意,这是一个具有包容和开放气度的美术学院,兼容并蓄,凝聚和传承学院的风骨是每一代国美人骨子里的欲求,更是每一个国美人义不容辞的使命。中国美术学院自1928年建校始,学术精深,学风纯正,艺术观念多元化,师资力量雄厚,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教学理念,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艺术家。
学习中国画并非简单的技法学习。中国画注重传承,自始重气象、笔墨、韵味。工笔画造型准确,设色逼真,描写生动细腻;而写意画则取其神韵,笔简意赅,逸笔草草却营造出了诗意的栖居,写生悟物,于天真平淡中得造化真趣。此次展览的作品有工有写,努力向观者展现花鸟画高研班学员一年的学习时间中,对传统的崇敬,对自然造化的感悟和艺术观念、艺术手段、艺术应用等方面的探索和追求。尽管不尽完美,或许尚显青涩,但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蕴藏着一颗炽热的艺术心灵,每一幅作品背后都在诉说着同学们对传统对艺术的崇敬和对自然对造化的礼赞。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感谢学院各级领导,诸位教授、老师对花鸟画高研班教学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一路携手,团结共进的全体同学,毕业展览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衷心祈盼各位学员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路芬芳,为艺术战。
金大伟
丙申夏月记于西子湖上木鱼草堂
王赞、田源、彭小冲、韩璐、刘海勇、金大伟、陈少云、崔馨月、邸崇、丁丛丛、胡建波、黄宗辉等